
发布日期:2025-04-16 05:31 点击次数:152
盖茨的自传《源代码》一问世,立即引来公众的关注与媒体的热议,这既是人们对一位科技奇才、创富精英的致敬,也是对激情澎湃的硅谷岁月的追忆。按照盖茨的写作构想与计划,这部作品将是他“人生三部曲”的首部,着重记叙他从出生到联合创建微软公司的经历,而后续的两本书则分别记录他经营管理的历程和有关当下生活与公益的话题。
《源代码》
(美) 比尔·盖茨 著
鲁 伊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2月出版
展开剩余81%◎杨 吉
有许多方式可以介绍比尔·盖茨。他是微软的创始人,是技术专家,是商业领袖,是慈善家,也是曾经霸榜许久的全球首富。然而,从图书出版的角度,他是读书达人、阅读推介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盖茨的自传《源代码》一问世,立即引来公众的关注与媒体的热议,这既是人们对一位科技奇才、创富精英的致敬,也是对激情澎湃的硅谷岁月的追忆。按照盖茨的写作构想与计划,这部作品将是他“人生三部曲”的首部,着重记叙他从出生到联合创建微软公司的经历,而后续的两本书则分别记录他经营管理的历程和有关当下生活与公益的话题。
为自己立传不同于写其他类型的著述,选择切入的角度与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决定一部自传写作水平的两个关键要素。诚如盖茨所言,“投入回忆录的写作依然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由于《源代码》主要回顾盖茨从儿时成长到大学创业的这段经历,所以家庭生活、童年回忆、校园时光构成了全书的重点,也是这部自传的看点。书籍的封面选用了一张盖茨童年时期的照片。照片是黑白的,小盖茨眼神清澈,天真无邪,咧嘴一笑,露出掉了门牙的可爱模样,笑容纯真而灿烂。总体而言,盖茨毫不掩饰地希望向读者展示一个性格开朗、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且想法大胆的自己。
作为盖茨自传的第一部,《源代码》总体透露着温馨的基调。在书中先后登场的人物是盖茨的家人、亲友、同学、玩伴、师长,而那些可能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涉及的企业竞争、市场博弈、资本角逐的桥段并没有出现在本书中。相较而言,第一部是盖茨波澜壮阔的事业生涯和辉煌人生的前传。
本书尽量真诚而直接地还原一个世俗的、邻家的、真性情的青少年盖茨。例如,在谈到爱看书、手不释卷的好习惯上,盖茨就写道:“早在我能捧起书本之前,外祖母就读书给我听,那几年,她为我读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当我们一起把那些书看完后,她开车带我到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东北分馆,借回更多的书。我知道,她读过很多书,似乎对一切略知一二。”在盖茨对他的童年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很明显地特别偏爱他的外祖母,显然外祖母对他的影响很大。除了阅读,外祖母还教会他玩牌,让他感受长辈总是能赢的魅力。通过玩纸牌游戏,盖茨很早就懂得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无论某些事情看起来多复杂、多神秘,我们通常能最终琢磨出个究竟。这个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
不仅仅是外祖母,整个原生家庭都是“思维频率就异于常人”“有时不知天高地厚”的盖茨的重要成长助力。盖茨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是那种深思熟虑、坚持己见的实用主义者。而他的母亲则活泼外向,不怯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在书中,盖茨也不避讳其父母对他成长乃至成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写道:“在更完整的故事里,我父母二人之间的差异远不止于相差悬殊的身高,而这一切最终也造就了如今的我。”
在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还是稀缺资源,在使用它时,不管是次数、时长,还是具体用途,都要被严格规定与管理。尽管如此,盖茨却没有把它当回事,或许是年少无知,也或许是优渥的家庭背景、出色的父母双亲在无形中给了他做事的底气,结果,他违反校方规定,他一度要被开除学籍,但他平稳闯关了。
书中有几段是这么描绘他的父母的:“他说话的时候,从来不会废话连篇,他逻辑缜密、思路清晰、有条理。”“他还很风趣,笑容灿烂,开朗乐观。”“母亲活力四射、头脑灵活,以及她表达个人感受时的那种无所畏惧,即便有时她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告诉别人怎样做才是最佳选择。”当遇到事情后,盖茨的父亲会用咄咄逼人的语态,以及严丝合缝的逻辑直奔主题质问校方人员:“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以书面形式写下来传达给学生了吗?校方如何区分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与那些利用大学资源从事商业活动的教授的行为?你能看到其他人的证词吗?”而他的母亲,则巧妙运用她的各种社会头衔、资源。那一年,她被提名进入华盛顿大学校务委员会,同时,她还兼任儿童医院和西雅图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
盖茨并不介意外界读到这些内容时会做何评价,是否会认为他的出人头地、功成名就与他的家庭出身密不可分。但是,当事人的叙述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打了折扣的“美国梦”,那些卓越或伟大人物的发家史背后不可或缺地有着深厚家境、丰富人脉、人生机缘以及强大社会资源的支撑。
本书在盖茨与保罗·艾伦共同创办了微软后就打住了,关于两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公司内部权力斗争以及外部激烈竞争的戏码都并未在书中上演,但是书中已有几段作者对保罗的评价:“一个大学生选择休学,从西海岸跑到东海岸来当程序员,这在那时是很不寻常的事。”“保罗和我之间的相处状态一直都很复杂,相亲相爱和彼此较劲混在一起,与亲兄弟之间的感觉一模一样。通常而言,我们两个在脾气秉性、行事风格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都能形成良性互补,那些差异推动我们不断向前,让彼此变成更好的自己。”
有趣的是,十多年前保罗·艾伦也在其自传《我用微软改变世界》一书中评价过盖茨,用他的话来说,打第一眼见到盖茨,就觉得这个人“真的很聪明”“真的很好胜”“真的很有决心”。据他回忆,在两人创办微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股权分配,盖茨坚持认为自己在编程方面作用巨大,应该突破联合创始人通行的五五分的股权模式,由他自己占60%的股份。对此,艾伦作了让步。几年后,盖茨又提出,他为了创业放弃哈佛学习,要求将占股比例增至64%,艾伦又作了让步。然而,这些细节并没有在这本自传中得到回应,其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商榷。
盖茨以他充满幽默、自嘲、机智又带有反思的口吻写就了他的人生“首部曲”。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于想了解盖茨是如何从一个聪慧、叛逆的少年,成为一个时代的科技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面临过哪些挑战、收获了何种经验,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发布于:上海市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